用青春诠释我在“骚扰行业”的“浪漫”
  • 浏览:36 评论:0 人
  •   刚大学毕业的那会,我做的是话务营销,天生的热情和抗挫能力让我其实很享受这份工作。
      
      名字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打骚扰电话,手边一沓来源不明的号码,用座机或者电脑拨出去,接通的那一刻迅速读准备好的“话术”,如果有谁对我们讲的广告有意向,就立马将电话转接给身边更高层次的工作人员。
      
      “您好,打扰一下,这里是×××,我们将在……”
      
      “不用了,谢谢。”
      
      “您好,这里是×××,看您关注过,是想了解一下……”
      
      “有完没完啊,滚。”
      
      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坐着,基本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算是最轻松的活儿,很得我们的青睐。下班往往是傍晚6点,微风凉爽,从十号线地铁站冲出来的那刻看到蓝天白云,会有种不真实的错觉,明明拨了七百多个号码,说了一整天的话,却感觉空落落的。只有支付宝里一百块的转账记录安慰着我,还算是有点收获。
      
      路上我们会彼此吐槽今天又听到了哪些奇葩回答,挨骂这样经常性的事情已经不再能提起我们的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在少女们洒落下一地的欢声笑语中,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人礼貌,他们会耐心地等着我们说很长一段开头,直到我们停下来,才会温柔地回答:“不用了,谢谢你。”可是说实在的,一口气讲完那一长串真的好累啊,干嘛不直接拒绝呢。
      
      有的人疏离,听到第一句开场白就会直接挂断,这样的方式好像省了我们说那么多的时间,可是直接被挂断的感觉还是挺悲催的。
      
      有的人烦躁,他们会打断我们的话,粗声粗气地问我们是不是有病,电话这边的我们用甜美的声音道歉然后匆匆挂断,可眼睛里毫无歉意。
      
      有的人真诚到可爱,他们在拒绝广告之后,会小心翼翼地向我们解释原因,甚至还说抱歉浪费了我们的时间。
      
      还有更多的事情,我没有分享在少女们的欢笑中。
      
      有一位老大爷,说我的声音和他很久不联系的女儿很像,问我可不可以多讲一会儿,我看向身边紧盯着我们的工作人员,狠心挂断了电话。我偷偷记下大爷的手机号,下班之后拨了过去,始终无人接听的电话,令我无比后悔当时的挂断。
      
      还有一个声音听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问我可不可以加个微信,寂寞的时候约一下。这次终于轮到我主动挂断一个电话。
      
      无数奇怪的人,用无数奇怪的方式结束这番通话。或许真的是很浪漫的事情,因为我对于说话是热爱的,而且我很能承受住来自客户的谩骂与拒绝,相反我还能变得很自然的去理解。所以我依然在每天拨出无数个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电话,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对方是一个猥琐的大叔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小哥哥。
      
      仔细想来,无论是哪种挂断方式,所有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他们都默许了这样的骚扰电话在自己的生活里横冲直撞,开会时,开车时,睡午觉时,上厕所时……
      
      这是一件悲哀而可怕的事情,当骚扰电话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变成生活常态时,就不会再有人质疑它。
      
      改变很难,可总不能因为难,就去选择接受。所以从事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一般不告诉他们如何保护不让我们的电话成为常态。这因为是在网上,其实我接触了这么多年,希望大家还是能够保护好自己应该有的隐私权。
      
      所以在这个信息泄露已经常态化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注意防范于未然。日常网购、外卖、快递、调查问卷、会员注册等互联网平台是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时代,当手机号成为众多个人信息的交汇点时,从手机号入手才能加强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力度,有效防范精准诈骗!
      
      
      
      中国移动和多号推出,不换手机不加Sim卡,手机在原号码基础上轻松增加多个副号作为互联网专用号码。常用号码用于与亲朋好友及同事领导联系,并可绑定银行卡和网银平台,这个号码多数处于私密状态。而在快递、网购、注册、领取优惠券、陌生联系等互联网安全系数较低环境中时,则使用是手机副号。副号来电时本能会提高警惕心仔细辨认陌生来电意图,即使副号号码信息泄露,对用户信息安全的威胁也是有限的。
      
      于是来自我们的骚扰电话你也是能很好的避免的,一方面,我觉得没有了数据的来源,我不知道下一个电话我应该打往哪里;另一方面,我站在宏观的角度又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自己。所以我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但无论如何,我在做事,我也在享受,只是请以后再接到我的骚扰电话的时候,你要知道我心里会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