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对明基和我而言都很重要,我们的主打会议市场的智能商务一体机(RP65X\RP55X)在这一天正式对外发布了。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的使命也算完成了一小段,也得以匀出时间,为这次产品研发的所思、所得做一个复盘总结,也欢迎大家给建议。
(一)
为什么想做这款产品
去年,公司和Google在Jamboard上有合作,在进行市场调研阶段我们发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表面看来装修一新,什么设备都不缺的会议室,实际使用时却有很多不被注意的“小抱怨”。
2、70%的员工都在抱怨公司领导爱开会还总是说个没完,占用了好多工作时间,而管理层人员却对自己不可避免地深陷具体事务性工作之中,且员工不能很好配合公司策略而感到一筹莫展。
这看起来并不大合理,为什么呢?
很显然,是因为会议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经常参加的会议,总结一下主要三种:报告型、培训型和讨论型。在过去,开会主要是为了传达指令,一般领导宣读文件,吃瓜群众举手表个决就行,主讲人一般有1-3名;而现在,开会更多是为了解决问题,走的是“分别汇报--集体讨论—决策”的路子,每个人都是主讲人。
所以,会议已然不同,而设备却还是原来的设备。相比投影机,液晶电视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对会议室的光照环境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但以娱乐为主的电视产品是没办法进行交互,也没有办法很好配合其他设备的。在以互动为主的讨论型会议上,这个弊端就更明显。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老板说,“小王,叫上开发和测试,一个小时后,咱们开个会”
你赶紧去给所有人发了会议通知邮件,然后就去准备设备和资料了。
等一切准备好,会议时间也到了。
你打开设备,给大家放了项目背景资料PPT,就开始讨论需求不明白或有争议的地方了
小张上去就是刷刷刷就写了五点
小林话少,但也不含糊,说了两大点,画了张线框图
小周,早上问他意见还支支吾吾,现在居然写满半张白板
终于轮到你了,看着已经写满的白板,出神地想,“先擦掉小周的板书,会不会显得太刻意了”
老板看了你一眼问:“小王,你怎么看”
我:“……”
不知道这时候告诉老板,刚才他们说的我都没记住,还能不能保住这个月的绩效。
开会的方式已经改变,那设备也该与时俱进了。于是,我们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做个整合,把投影机、电脑、电视、音箱、白板统统都装到一台设备里,开发一款支持多设计可以无线投屏、提笔就能写、又能同时支持多人触屏操作、还能进行音视频会议、可以集成打印等功能的商务一体机。
这就是我做这款智能商务一体机的初衷。
当然了,要不要做一个项目,不是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就一股脑儿地往前冲,当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idea时,就需要进行一些市场方面的调查,来看看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做的价值,未来有没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最关键的——能不能带来效益。
我们也对竞品进行了一番调查分析,包括Google的Jamboard、微软的Surface Hub,我发现他们的各自侧重点不一:
?google强调的是协作,他的方案是基于云端的,对于异地办公提供很好的支持。
?而Surface Hub最妙的设计还是其Windows 10基础,可以运行所有的Windows软件。
它们的共同点是太贵,对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讲,预算超标。而这或许也正是我们的突破口之一。
(二)
产品功能设计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一款产品从无到有,都必有一段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可能需要无数次问自己——“凭什么让用户选择我,而不是别人”。
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答案都是“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个小故事:
民国第一女神林徽因,当年爱慕她的人多到连起来能绕地球三圈,其中最知名的有三位:
一位是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
一位是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为了她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还有一位是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明知道她心里同样爱着别人也不介意
三个男人看起来都非常优秀,各有所长,又都疯狂的迷恋着她,鱼与熊掌,选谁?
林徽因的选择是梁思成。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此后两人即投身于他们共同的志趣——建筑,走遍中国15省,考察测绘了200多个古建筑,完成旷世巨作《中國建築史》。
所以,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而不是“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办公设备都在说“效率”、“智能”时,我一定要用撩到用户的痛点上,才能让他365天跟着我嗨不停。
那么,用户真正的痛点是什么?
1、开会投影要关小黑屋,影响纸质文档的同步阅读
2、会议室设备多,要全都学会用,得花不少心思,而且经常有兼容性的问题
3、会议过程中,互动需求增多,但设备的着力点还是在演示上。
所以:别人一套完整会议室解决方案要有电脑、投影机、音箱、无线传屏器、白板,我只要一台智能一体机。而且还必须保证以下几点:
?别人家的屏幕安装要考虑灯光布线,采光,窗帘厚度等等,我的画面不受光线影响,随时随地都能保有理想效果;
?别人只能支持1080P,我却一定要做4K,因为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长时间对着屏幕简报,4K屏幕在相同显示尺寸,像素密度是FHD屏幕的4倍,像素较小,适合近距离时长时间使用,一般的FHD大屏幕最适合观看距离要在3米左右;
?别人也支持书写,但我不仅可以写,还可以智能识别成“印刷体”,写错了还可以用手直接擦,手机扫码就保存,即使想直接打印出来我也想好了方案……
(三)
一些产品小细节处理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产品,在细节上一定够人性化。
举两个例子:
一是“会议记录保存”功能。通常的用户storyline应该是:插入U盘>选中文件>复制文件>>黏贴文件>退出U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问自己:
一定要插入U盘吗?如果,砍掉这个步骤会怎么样?
其实可以啊,我们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啊
一定要复制黏贴才能拷贝吗?不这样做会影响用户完成这件事吗?
其实也可以啊,会议记录可以一键打包,然后自动生成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就能下载了。
……
经过反复的自问自答和测试,来理出一条更加合理更加精简的任务流,你可能会发现,去掉其中一些任务的时候,结果就会变得相当有趣,比如我们就开发出了“会议记录手机扫码上传”功能,会议结束后,点击“分享”按钮,就能立即生成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把会议记录打包带走,非常方便。
二是无线投屏功能。诚然,电视也可以无线投屏,但它的无线投屏主要解决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等)的画面镜像功能,以能“看”为主,满足用户娱乐性需求;而会议过程中的屏类产品除了需要满足移动设备的投屏外,更多情况还要满足和办公电脑的配合使用,比如各类安装Windows的笔记本,以及苹果的办公设备等。而且,不同操作系统使用无线投屏的协议不同,所以还要考虑到它对各种设备的支持和兼容
我们这款商务一体机与各类屏幕设备的互动会更加简单便捷,无线投屏只需轻松点按几下就完成。
(四)
必要的测试
一个产品从你的脑海走到用户的手里,中间可能隔了 1000 个“验证”,比如,低温负荷测试、恒定湿热测试、温度变换测试、振动测试、跌落测试、老化测试、寿命测试、兼容性测试、电磁测试等等,而且,任何一个环节掉链都可能让你的产品胎死腹中。
比如这款智能商务一体机在出厂前,也是需要经历层层筛选测试的,比如:
?屏幕的钢化玻璃要能承受500g钢球从1米处自由落下测试
?针对新外观的喇叭网面的新制成工艺,还特别增加更加严苛的盐雾测试等
?触控的响应速度,要能匹配一般人的书写速度,不会有任何延迟
?模拟温湿度(-10°~40°/0~90%)的变化范围内的各种气候环境下,测试产品的可靠性
?震动跌落测试:验证产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产品不被损坏且功能可靠
产品就像钥匙,功能设计也好,产品测验也好,对它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只有在这些打磨中锉掉多余的部分,它才能成为一把真正可以开锁的钥匙。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像里尔克说的,“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