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论坛招聘专区 → 《重理工记忆》—— CQUT花溪校区
查看完整版本:《重理工记忆》—— CQUT花溪校区
2015/1/18 2:51:08

几年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在理工花溪校区拍下的一些照片,整理了一下,选了588张照片,记录我在重理工所见的一些画面,虽然这些画面不够全面,它们只是校园生活里小的片段,但我相信CQUT的学子会有或多或少的共鸣......

2009年9月,我踏进的理工校门,那时候新校区建好刚4年,一切都是新的,我的生活也是全新的!和几千人一样,我就是一名带着行李到校报道的一名大一新生,我的大学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进校时校门和现在不太一样,“重庆理工大学”这几个字是黑色的!(下图)



离校时是它是红色的,还带有白色灯带,现在也还是这个模样。(下图)






重庆理工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石头上的校徽





校徽图案的构成








迈进校门后,映入眼球的是“明德楼”——学校的一栋办公楼






当时明德楼对面还没有现在刚建好的那栋的兄弟楼!(下图)









继续前行,让我很惊讶的是学校蝴蝶山下有段隧道......




继续前行,让我很惊讶的是学校蝴蝶山下有段隧道......


【跟帖中】 未完待续......



2015/1/18 6:18:16

前排要火



2015/1/19 3:35:11

棒!



2015/1/19 18:21:43

火前留名



2015/1/20 3:14:26

火前留名



2015/1/20 18:47:45

《士继门》







隧道夏日很凉爽,这个想必大伙儿都有同感吧!








2015/1/21 9:08:39

穿过隧道就是一条限速15公里的曲线林荫道,道路两旁全是黄桷树,枝干很茂密!黄桷树有个特点,青黄不一,一年四季都是落叶纷飞很美!
走在这条道上,时不时会有自行车从身边驶过.......





多少故事发生在这里,又有多少故事即将在这里发生.....




一起到老可好?




2015/1/22 3:51:21







校车233起点也在这条道上






2015/1/22 13:05:42

中央水体(静湖)



——“春”
湖面飘满柳絮














2015/1/23 11:39:01


静湖里的锦鲤











2015/1/24 4:37:44

四年,太多的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动。学长棒棒哒。

带上男神一起看@为理而生huan



  



    ----- 哪个木子是真 哪个木子是假 



2015/1/24 10:45:11

好美呀。。。。。。。。。表示真心赞,楼主也是帅逼一枚,。。



2015/1/25 5:55:50

图片好美



2015/1/26 0:33:15

——“夏”


“静湖四少”家族逐渐壮大......





——“秋”

银杏泛黄


中央水体各学院每年搞迎新晚会几乎也都在这里举办!舞台背靠静湖,面朝一教。




前面两同学正在用手机拍照,我也在一教大厅门口拍他们。


很多运动爱好者会在中央水体练习自行车和滑轮.....



静湖边有的同学喂鱼、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书,以前早晨会有不少同学会来这儿晨读......


夕阳下,可以看见南山




2015/1/26 16:47:21

真棒! ——————————我没有太多的苦说给别人听, 有时话到嘴边就硬生生吞掉了,因为生活告诉我其实没有信任 的存在————————



2015/1/27 2:59:41

皇家理工,真漂亮。



2015/1/27 13:56:05

《教学楼》
一教



一教大厅 —— 它也成了很多同学排练节目的地儿。

学校的楼道,我最喜欢这里。



海棠


上自习



那时候,不是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空调,上自习的同学们,面对高温,各有招数。



2015/1/28 10:52:29

背影






三教通往一教







2015/1/28 20:53:31

二教
二教现在也成了老师的办公楼,学校的学术报告厅也就在二教的一楼。






三教


在我记忆里,当时在三教上课的次数最多!每周开班会也就在一楼的几个大教室。









2015/1/29 17:58:53

夜幕下




以前这里会不定期的摆2手书摊儿,后来加了几排这样的桌椅。



举办班会的教室之一






三教通往一教的长廊







2015/1/30 7:36:37

好美的花溪,学长照片可否拿走



2015/1/31 1:23:00

前排要火



2015/1/31 10:20:50

会火



2015/2/1 1:15:42

棒棒哒



2015/2/1 20:07:13

四教
“四教”也就是学校的机房,计算机课程和英语外教课都在这里上,在我印象里我觉得计算机老师和外教凯瑟琳人都不错......





《逸夫楼》(五、六教)
最后一年的课程差不多都在这里度过,“柏轩”到“逸夫楼”还有一段距离.....


绕过“逸夫楼”一分钟就到了学校的中门。(学校中门也是毕业后才建好)

蝴蝶山上的“汽车博物馆”


“第一实验楼”
当时中山图书馆还没建成时,学校临时图书馆也就在第一实验楼。





Powered by UNCUID V2.2 © 2019-2025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