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刚考上川大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欢迎学弟学妹一起来交流!!
pek111
2014/10/27 14:05:40
下面我将从复试及调剂、为什么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生活作息、复习资料及方法等几个方面逐一展开,让16届考生了解我考研经历的同时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少走弯路,尽快走入复习正轨!
一:首先从复试开始
之所以从复试开始那是因为我的复试十分曲折,就跟坐过山车一样——一个个的峰回路转!
先说一下我的各科成绩数学78(确实惨不忍睹,后面将会给不擅长数学的考生一些建议,不擅长莫勉强),政治55(今年反押题很明显,很遗憾考了这么个分数),专业课103,英语二71.
当初试成绩出来以后,307分----已经对进入川大复试没报太大希望了,因为往年川大高分子的专硕最少也要330+的。所以就准备调剂了,之后联系了山东的两所高分子专业较好的学校,可是当调剂系统开通的时候我手贱,不小心又到川大研招网官网上扫了一眼,发现复试名单刚刚出来,而我的名字赫然在其上!不敢相信,于是给川大研招办打电话,确认了我的复试资格。紧接着我认识的一个同考川大一个专业的朋友的电话,问我收没收到川大复试通知的电话(我手机卡刷机的时候不小心丢了,而且那张卡没用身份证绑定,给16及提个醒,考研期间要确保手机的畅通,尽量不要随意更改手机号码,以防遗漏重要信息!),接着让人犹豫不觉的事情出现了!!不巧的是我所想要调剂的两所院校复试时间都和川大复试时间有冲突,摆在面前两条路:一是选择稳妥一点的,去调剂院校复试(十拿九稳,已经跟那里的老师联系妥当)。二是去川大复试搏一把(心里着实没底)。
我大学里本专业的知识水平一般,可就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去川大复试被录取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我去冒险!于是整理思绪,决定从研招办、已考上川大的同一所本科学校的师哥、学校官网及qq群等渠道搜集信息。
最终从川大研招办得到消息——我所报专业今年第一次没有本校的推免生,所以复试名额一下多了很多(去年4个进复试要了2个;今年进复试十个,收八个!)。带着些许激动的心情给川大打电话还是有些激动的,问题没有问清楚,于是又打了两次电话,特意问了进复试同学的成绩,发现我的成绩居然排在中游——开始觉得有戏了。%%%%%、、、之后各种搜集信息、、综合消息,权衡利弊后我决定放手一搏——去川大复试。最差也就直接工作,二次调剂也不再想了。
幸好之前复习的调剂学校的复试科目跟川大的科目内容相似,虽然是跨专业,但毕竟也学了一年多了,心里也有底了。提前三天从济南来到成都,首先与一位导师见面,之后参加了一个川大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复试交流会(一个很棒的交流机会),接着与川大的那位师兄见面——这些都是复试考生一定要仔细准备的。
下面回顾一下整个复试流程:第一天带证件去报道,第二天笔试,第三天综合面试。(体检的时间自由安排,建议复试完再去体检,把时间放在复试复习上最重要)。
第二天笔试,六点半起床,七点出门发现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几乎没几个人,觉得成都人的生活真是惬意,济南的七点的街道已经人流涌动了。早餐后后到指定教师等待考试,又让我等了接近一小时才来第二个考生,差点让我以为我走错教室(可能是我去的的确太早了吧)。笔试时间三个小时,试卷一共五道题目,题目难度不大。后来发现监考老师正巧是我们那组面试导师的主面。(后面还有更巧的)
第三天的面试是分组的,我们专硕跟一部分学硕(材料加工工程)混合复试,英语也包含在综合面试中,没有专门的英语面试,只是在自我介绍后读一段专业英语,然后翻译出来即可(比较简单)。每个人的复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五个导师对每个人问的问题也不一样,以后我会总结下来,供下一级学弟学妹参考。面试的时候实事求是的表现就好了,关键还是自己有料,导师跟你交流几句也就知道你的专业素养了。导师们通常会通过你的自我介绍来找信息,进而以相关问题对考生进行提问。
总结一下:1、对于跨专业考生,为什么考川大,为什么考这个专业?
2、你的毕业设计是做的什么,介绍一下。
3、大学期间获过什么奖,什么奖励?
4、川大本校考生,有没有参加创新实验.
5、你对高分子加工的具体哪些领域感兴趣。
6、各种专业问题如螺杆是什么材质的、注塑的加工原理是什么
以上是今年复试我们那组导师们提出的问题。再者注重细节与礼貌,大大方方的,从开门到坐到导师们的对面都能体现一个考生的素质对视你,却往往会暗中观察你。
面试中有一个必须认真准备的项目——自我介绍——决定面试成绩好坏的重要环节。导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展开提问,有时候却又特意避而不闻,所以你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就不能把自己的优点全部表达,否则导师提问的时候可能问题很偏,自己的回答体现不出自己的优势的话是得不到导师的倾爱的。如何让导师随着你设置的节奏走,半显半露。这里的细节很微妙,解释起来很复杂,参加过一些面试的同学应该会有感触。上面说还有更巧的事,那就是我们的主面跟我本科学校的校长是师兄的——主面听到我的本科院校时提到——顿时有些亲切感。
总结一下复试成功经验:
1、 对所考笔试科目的详细复习,当时整日泡在图书馆研习高分子加工的书籍、刊目
2、 通过川大师哥得到一年的笔试真题及相关复试资料
3、 通过高分子学院的交流会得到三年的复试真题
4、 运气好,没有对我这跨专业考生进行刁难
5、 逻辑思维清晰,体现出了导师希望看到的精神面貌
如果说初试考的是分数,那么复试考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专业的基础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研以及潜力综合素质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外语听说能力、人文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这些整体决定他是否能够通过复试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有些时候,老师看着的是一个人的品行,以及从品行中传达出的深层次的东西——个人的素质、潜质和修养。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摆正心态,才能让自己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力争获得成功。